知识与防护丨异物卡喉莫慌张,牢记海姆立克急救法!
为了防控疫情,避免聚集,人们尽可能少出门,尽量宅在家中。但看似温馨舒适的室内对于喜欢好奇地这摸摸、那尝尝的宝宝来说也是最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。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宝宝因异物卡喉,突然无法呼吸!
日常生活中,被异物卡喉的情况时有发生,鱼刺、骨头、块状食物、奶茶里的珍珠、儿童玩具等,都有可能成为堵塞气管的“凶器”。当发生异物堵塞气管时,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-10分钟,送医院往往来不及,用手抠喉咙若操作不当,更会导致异物掉入气管。
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(Heimlich Maneuver)也称为海氏手技,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教授于1974年发明的。人们在遇到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急救,避免窒息事故。现在海姆立克法已被正式列为CPR的重要内容,是呼吸复苏中的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。
海姆立克法是对气道异物阻塞引起窒息非常有效的急救技术,也适用于溺水窒息。
作用原理
海姆立克法的原理主要是冲击患者的上腹部,令腹部的膈肌迅速上抬,使胸腔的压力突然增加,促使梗塞气道的异物排出。海姆立克急救法分为成人版和婴儿版,也可以在危急时刻用于自救,对象不同急救方法不同,需采用专业手法进行操作。
海姆立克手法虽然有用,并不是万试万灵的,而且它不能用于食道异物的紧急处理——因为肺内的气体压力再强也不会经过食管。在气道异物无法自行通过咳嗽和海姆立克手法排出时,持续有呛咳和呼吸困难表现时,应当立即到医院急诊就医,如果是异物堵塞引起窒息、意识丧失,则在尝试过海姆立克手法无效时应该立即就地开始心肺复苏,并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方法步骤
一、成人版
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/成人,可采用上腹部冲击法,一手握空心拳,拳面朝内,放在肚脐上两横指的位置,给患者一个向内向上的冲击力。
①被救者两腿岔开,施救者成弓步站立或跪在被救者身后,顶住被救者屁股。
②双手放于被救者肚脐上方两指位置,一手握拳,拳心朝内,另一手抱住拳头。
③双臂用力收紧,瞬间按压腹部。
④持续几次挤压,直到异物排出,不堵塞气管。
这个急救要点的记忆口诀是:“剪刀、石头、布”。通过这个口诀,可以更好地记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和作用位置。
二、婴儿版
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,不能使用腹部冲击手法,因为这个年龄的婴儿,其肝脏还有部分裸露在肋骨下面,容易受损,应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法。
5次拍背法:将患儿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,头部朝下,救护员用手支撑患儿头部及颈部;用另一手掌掌根在患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。
5次压胸法:如果堵塞物仍未排出,实施5次压胸法。手托患儿背部,头部略低于胸部,用两指按压,按压部位为患儿两乳连线中间的下方,用冲击的按压方法,快速向上重击压迫,但要刚中带柔,连续按压5次。拍背法和压胸法交替进行,直至异物排出。
三、自救
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,就近寻找到一个固定的水平物体,稍稍弯下腰去,靠在该物体上,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,快速向上冲击——比如椅子,将自己腹部胸骨下方抵在椅子边缘上,两只手抓紧椅背,快速冲击,压迫腹部,重复之,直到异物排出。
防患于未然
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措施
1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,吃饭时细嚼慢咽、不嬉戏打闹;
2、教育儿童不要将笔帽、扣子、玩具等异物放入嘴中;
3、婴儿喂奶后,轻拍背部直至出现打嗝现象;
4、避免将坚果类、葡萄、糖果等放在幼儿易接触到的地方;
5、戴假牙者,注意固定好假牙。
无论是哪种异物,即使最后就医取出来了,过程也是相当痛苦的,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。
最后在此提醒大家注意:发现身边有气道异物梗阻患者时,应尽快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,并同时拨打急救电话。无论异物是否排出,都应及时就医。